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简称绿色联盟)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京联合举办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专家研讨会。会议旨在交流探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发展前景与应用实践,促进绿色联盟《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研究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基础设施国际良好实践原则》的对接协作,强化可持续基础设施对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联合国训练研究所等联合国机构,生态环境部、财政部、商务部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环境相关部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巴基斯坦中国研究院、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50余家机构的近200名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
开发建设可持续基础设施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的重要举措。周国梅指出,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要加强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和项目管理三个“可持续”,抓住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两个关键,有序推进高质量、韧性、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切实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涂瑞和表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期待中国在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与发展中国家分享推动绿色发展、污染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实践和先进经验。
绿色联盟秘书处朱源在主旨演讲环节介绍了《一带一路项目绿色发展指南》(简称《指南》)研究工作进展。该研究于2019年正式启动,已完成《基线研究报告》《企业和金融机构应用手册》《铁路公路行业绿色发展指南》等一系列应用成果,重点关注项目在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等方面影响,探索编制了包含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在内的一带一路项目分级分类指南,获国内外高度关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基础设施咨询专家顾蓓蓓分享了《可持续基础设施国际良好实践原则》(简称《原则》)及相关案例。其中包含10项从全球性和系统性视角出发,支持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实践原则和管理决策依据。
在专家讨论环节,第一部分围绕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行业实践与应用前景”展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重点介绍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以及北京冬奥会在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3个领域的行动和举措。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处长谢飞介绍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实践,认为《指南》和《原则》的推广应用,有助于促进国际可持续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设,切实响应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需求。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战略咨询部主任尚升平表示,商会此前已制定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社会责任指引》《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基础设施项目指引》两份行业可持续发展标准,与《指南》《原则》内容相通。商会愿与绿色联盟及UNEP合作加强标准宣传推广、推动标准融合应用,积极助力中国环保咨询服务企业“走出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处长郭宇介绍了国家电投在支持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智能电力解决方案方面的行业实践和战略目标。郭宇表示,未来国家电投在全球,包括共建国家的电力投资将以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为主,推动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90%,加速国家电投从传统发电企业向绿色低碳能源供应商转型。
第二部分围绕一带一路可持续基础设施:金融部门角色定位与发展需求展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负责人埃里克·乌舍指出,《赤道原则》《联合国可持续投资原则》等可持续投资原则与责任投资(即环境、社会、治理,ESG)框架深度融合,得到了金融机构的广泛认可和应用,要发挥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积极作用,促进同类标准对接应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环境专家朱祉熹介绍了亚投行正在推动的“面向未来的基础设施”,以及亚投行《环境社会框架》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实施应用的重点步骤和关键举措。朱祉熹表示,亚投行愿帮助“走出去”开发商、承包商、监理方提升环境和社会管理能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基础设施合作。中国银行总行授信管理部经理范彬彬表示,近年来,银行逐步将ESG因素纳入考量,对环境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指南》及其成果对金融机构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中国银行将继续发挥国际化、综合化优势,积极支持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发展。
会议在全球疫后绿色复苏及低碳转型背景下,研讨了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与潜力,响应了国际社会对高质量、韧性、可持续基础设施的关注,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支持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建议和指引,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