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电力锅炉满负荷运转正常,二号电力锅炉运行正常……”
“清洁能源供暖覆盖区管网正常,除有两户牧民自家暖气片有堵塞已维修排除外,其余无大故障发生。”
这是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集中供暖智能控制室内的一段对话,11月2日早晨,王魁值完夜班后向同事交接当晚的工作情况。
玛多县地处黄河源头,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一年中有11个月都处在供暖期。清洁能源供暖远不止为保障高寒地区冬季供暖这么简单。
曾经,在玛多县有这样一笔“旧账”:五年前以煤为主牛粪为辅是当地居民最普遍的取暖方式,全县十三台燃煤锅炉平均每年要消耗大约2.2万多吨燃煤,相当于直接向大气中排放6万吨二氧化碳,以及近二百吨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生产生活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
“新账”,从2017年开始,玛多县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推进以电换煤,两台功率为4500千瓦的高压电力锅炉及配套设施,担负起了城区集中供暖区域、散烧煤区域的供暖任务,由此,近90%的群众摆脱了靠煤、牛粪取暖做饭的生活方式。背后则是每年至少1.68万多吨的标准煤,不再消耗于黄河源头,使得这片三江源核心区,至少减少碳粉尘排放近4千吨、二氧化碳排放4.4万多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些对生态环境有着一定危害力的物质指数,从逐年上升转为了持续下降,让草原空气更加清新。
清洁能源的运用,不只让“生态账”上的“额度”由负转正,还“补”进去了一份漂亮的“民生账”。
2018年,“绿电”在玛多县开始崭露头角,11个贫困村建起了4.4兆瓦光伏扶贫联村电站。通过飞地模式在格尔木市异地建设了10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当地牧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
“以前烧火做饭靠的是六成牛粪和四成的煤,洗衣服是蹲在河边手搓棒敲,现在可不一样了啊!”在玛多县玛查理镇移民新村噶丹村,村民土措从2018年开始陆续为家里置办微波炉、电冰箱、电暖气等生活所需的家电,实现了从“火”到“电”的跨越。如今的土措在享受方便快捷高品质生活的同时,每年不仅能节约四五千元的购煤费用,还能通过光伏电站并网发电,获得三千多元的分红收入。
生态优先、高品质生活、拥有持续稳定的收入,“绿电”不仅让这一切实现了齐头并进,也使得低碳节约、绿色转型在玛多深入民心。
“来这里贩煤8年了,生意一年不如一年。”原先靠来玛多贩煤养家糊口的张宝成,如今正在考虑转行做蔬菜水果生意。
煤炭没了,草原上少了炊烟袅袅,多了绿水青山、星辰灿烂,最是生动的写照。
玛多县不能说完全是冰天雪地的世界,但年均气温只有零下4摄氏度的高寒气候,让这里成了“不是在冬季就是大约在冬季”的地方。
行走在黄河源头,我们深感低碳节约、绿色转型在这里并没有因为自然环境而放缓脚步,相反,当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空间格局早已形成,实现了发展与保护相互牵着手“一个优先走一个奔高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一笔是由煤炭转为清洁能源后,所得出的“生态账”;一笔则是转变了当地牧民生活方式的“民生账”。在绿色转型中实现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玛多县以民之所好好之,“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