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长江产经智库发布联合报告 聚焦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

  2021-11-16 阅读:57

 新华网南京11月14日电(记者潘晔)13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一周年之际,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联合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协同创新基地在“第六届长江经济带论坛”上发布《多重国家战略背景下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优化研究》报告,该报告由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江苏开放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董昕灵主笔。报告利用多维产业数据,考察在多重国家战略背景下,长江经济带各地区产业资源、产业分工、产业绿色化的发展现状与相互间协调关系,并基于国际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经验,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报告指出,长期以来,长江经济带发展存在区域间要素、产品流通不畅、产业重复建设、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因是区域间在产业资源配置、产业错位分工、产业绿色化发展方面的协调性不足。这不仅会制约长江经济带的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更是会阻碍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图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江苏开放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董昕灵在“第六届长江经济带论坛”上讲解研究报告。(图片由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提供)


  长江经济带产业资源向中上游转移态势日益显现


  报告指出,国内外投资相对地从下游部分地区转向中上游部分地区。2016年—2019年期间,江苏、上海的外商投资相对份额减少了4个多百分点,四川、湖南和安徽则分别增加了3.8、2.5和1.7个百分点。


  劳动力和教育资源相对地转向了上海、安徽、湖南、四川等地。2016年—2019年期间,这些地区的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上升了17.6、15.8、8.2、3.3个百分点,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均提升超过4个百分点。贵州、云南的劳动力规模和平均受教育程度仍然最低。


  创新资源相对地从江苏、浙江转向上海和中游部分地区。2016年—2019年期间,上海、湖北、安徽和湖南的发明专利授权数份额分别增加了6.3、3.7、1.9和1.1个百分点,浙江、江苏和江西分别减少了6、3.6、2.1个百分点,安徽的发明专利授权数已经仅次于下游地区。


  地方财政支出相对规模在上升的地区有浙江、江西、贵州、云南和安徽。江苏、浙江和四川的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占比超过10%,重庆、贵州和江西的占比在6%左右。


  长江经济带逐渐形成区域间产业差异化的错位发展格局


  报告指出,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部分工业正逐步地向中上游地区转移。通过产业转移,长江经济带的工业分工格局从原来的下游与中上游两极分化逐渐形成了下游、中游、上游错位发展。通过强化主导产业的区分与凝聚,上海、江苏形成了显著的地区工业差异化发展。在27个细分工业部门中,13个工业地方化水平在不断加深,如专用设备和仪器仪表制造业;7个工业地方化水平在显著减弱,如通信电子设备和医药制造业。


  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服务业专业化水平远低于工业,上海、湖南、重庆、贵州和云南的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在加深,其余地区的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在减弱。细分的6个服务业部门地方化水平均有较大幅度减弱,整体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分散式发展格局。


  长江经济带的资源密集型产业趋于在中上游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趋于在下游地区聚集,专业化程度呈加深态势;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趋于在各地分散化发展,程度呈减弱态势。


  长江经济带多数省市“绿色化”水平提高 发展协调度有待提高


  报告指出,2016年—2018年,上海和江苏对能耗总量控制的成效最为显著,浙江稍有落后。安徽和江西及时调整能源消耗结构,地区能源消耗强度在加速下降。湖北、湖南、重庆、四川在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在同步推进能源节约化。多数地区,特别是四川与贵州,在碳排放控制方面也较为理想。根据普查数据,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增速在放缓,氨氮排放由快速增长转为快速减少,总磷排放的减速基本平稳。


  报告选取资源、产业、绿色三方面16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度协调函数方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2005年—2018年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相互间的耦合协调水平。


  研究发现,上海、湖南、云南、四川等地存在较为严重的资源配置不足,安徽、湖北的资源配置水平仅次于下游地区,江西与贵州、云南水平相当。江苏、浙江的产业发展水平仍具有比较优势,上游地区整体水平较低,中游地区及云南在大幅提升,贵州基本不变,上海和成渝的比较优势在下降。江苏、四川的绿色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四川、贵州呈现恶化趋势。在湖北以西的地区,资源-产业-绿色之间的不相适应性问题较为突出,尤以贵州、重庆两地最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推进长江经济带省市间要素的多元化流动。报告建议,下游地区政府应支持区域人才、资金、技术向中上游地区流动,促进长江经济带内部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中游地区应充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层次人才,人性化推进人才安居保障工作,避免人才逆流。上游地区可采用降低税费、土地补偿、健全产业配套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优质产业资源吸引力。


  ——深化长江经济带中上游产业分工。报告建议,中游城市群可以通过加强武汉、长沙、南昌三个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增强产业集聚规模与区域黏性,实现组团发展。成渝城市群可以沿成渝线向南向北进一步拓展,将产品生产链在西南地区串联起来,逐渐摆脱对下游地区产品的需求依赖,形成有规模的内需型产业基地。云南、贵州在发展与南亚东南亚的边境贸易同时,发展当地自主可控的外向型制造业,实现工业向规模化转型。


  ——强化“绿色化”刚性约束。报告建议,应制定适应长江经济带的常态化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巩固沿江各省市在节能环保管控方面的前期成果。尽快确立生态补偿标准体系,明确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补偿渠道、补偿方式和保障体系。优化监测体系、统一监测标准、配齐监测设备,建立实时数据库与信息平台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行业资讯

    更多热门推荐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二维码

    广告投放/会员办理:166-38389-166 客服热线:166-38389-166

    起重商贸网  版权所有© 本站网络实名:起重商贸网 备案号:豫ICP备2023012226号

    免责声明:本站只起到起重行业信息平台作用,内容的真实准确性以及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风险均由发布者负责,与平台无关。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6638389166
    17637313761

    微信二维码